中学彝语文教学渗透彝学经典《玛牧特依》
时间:2021-09-19 作者:
中学彝语文教学渗透彝学经典《玛牧特依》
四川省美姑县 呷铁大哥 刘晓梅 但志勇 阿作拉门 吉吉汉刚
一、课题来源(略)
二、主要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问题
1、转变大部分学生重视汉语文而轻彝语文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彝语文教学水平;2、改革高考考试结构,把彝语文纳入高考科目。传统高考彝语文只是加试,老师、学生都不重视彝语文的教学与学习;3、改革现行教材,调整教材内容;4、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滞后,丰富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三、成果内容
(一)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1、彝语文教学应贯穿整个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2、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3、彝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阅读、复归于言语。中学彝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自己母语,通过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来灵活自如地运用汉语,使之成为人生的一项基本技能;4、彝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思维、铸进情绪、塑造人格,了解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创新。
(二)主要思路
1、让彝学经典走进课堂,通过耳濡目染,传承彝族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培养孩子的读彝学经典书的兴趣;3、通过全面开展彝学教育,普及彝学经典知识,建立教育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4、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使彝语教师不断汲取彝学经典素养,加深自身彝学经典功底,真正成为有文化有涵养的教师;5、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来培养彝族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彝语学科每章节《玛牧》思想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6、借助彝学经典诵读帮助学生提高彝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探索彝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经典教育指导课的模式与经典诵读与学科整合模式,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7、构建能提高学生“双养”的《玛牧特依精典选读读本》和《走进彝族传统文化》两本校本教材,使之成为我县彝语文教学研究成果,并予以推广到全县,甚至辐射到彝族地区彝语文教学。
(三)方式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3、行动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 5、对比研究法;6、借鉴研究法。
(四)途径与措施
1、开展“彝族传统文化知多少”的调查活动,营造社会氛围;2、营造彝语文教学课堂文化氛围,领略彝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3、创建“彝语文与彝族经典《玛牧》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平台,加厚文化底蕴,提升师生传统文化素养。
- 研究策略
1、指向性。本课题研究在彝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有明确的指向,规定了师生的教学行为。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内容、背景条件,来制定、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2、综合性。综合考虑彝语文学科特点,诸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等,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程和师生相互作用方式作全面周到的安排。而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合理构建、和谐协同,是具有综合性的;3、可操作性。研究过程参照执行的方法、技术等行为方式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是在科学思想指导下建构起来的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4、调控性。教师根据对教学的进程及其各种要素认真反思,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的进程及其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推进教学的展开,向教学目标迈进。
四、研究取得的效益和成果
(一)学校层面
1、促进了学校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之路,增强了学校自主发展的能力;2、课题“玛牧”传统文化的课堂渗透,活动中渗透,营造了我校的德育氛围,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达到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显出来”的效果。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乐园;3、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学校领导认识到只有认真开展《玛牧》育人思想研究工作,才能将彝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素养,才能促使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语言文字运用产生浓厚的兴趣,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民族气节将会在传统文化熏陶中逐步形成与提高。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爱国爱校做人的品位正在形成;4、在研究中形成的《玛牧特依精典选读读本》和《走进彝族传统文化》两本校本教材,将成为我县彝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县。
(二)教师层面
1、课题研究,造就一批教育观念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独特,自觉渗透经典传统文化的彝语文教师正在成长起来,他们将成为我校乃至于全县彝语文教学的骨干力量;2、思想意识的提高。我们的课题组成员经常在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相互交流教学体会,积极撰写文章,先后有 10 篇论文在省州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课题组教师长期坚持写教学反思,理论水平逐步提高;3、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传统文化底蕴,为弘扬民族精神积蓄了丰富的后备资源; 4、学科竞赛硕果累累,彝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学生层面(略)
(四)研究取得的认识性成果
1、小组合作教育成果在本次研究中得以深化发展;2、整合课内外阅读文本,创新课堂模式;3、写作教学的改进;4、教学方法的改进;5、评价机制多元化。
五、成果特点、创新点、反思与不足
(一)特点
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 创新点
在研究中形成的《玛木特依精典选读读本》和《走进彝族传统文化》两本校本教材,将成为我县彝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县。
(三)反思与不足(略)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1、德育渗透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应该坚持不懈地探究下去。实验证明,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大大提高了;2、在学科教学中,由于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强化德育渗透意识,深入研究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适时地点拨、指导;而学生是认识和实践“德”的主体,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德育渗透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德育渗透中,我们积极处理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在学科德育渗透中,和谐了师生关系,极大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