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泥不殊路 志把泥作云——泥塑教学创新成果 李强 李立梅
时间:2025-07-07 作者:
云泥不殊路 志把泥作云——泥塑教学创新成果
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中心小学 李强 李立梅
一、泥塑教学创作背景
2014 年将泥塑课程纳入了学校课程,专门设置了泥塑工作室,为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教学场地,并且配备了转台、电窑、工作台等各种泥塑制作工具。同时学校有专门的泥塑教师,师资都得到了保障。
二、泥塑教学举措、做法
1. 泥塑是造型艺术,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掌握事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小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由于电视网络的影响从而忽视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只注重是什么而忽视什么样。因此,我们教学中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掌握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让学生说出区别、特征,为下一步的动手实践做好了准备。2. 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这也是学习泥塑重要条件。如今的孩子条件优越,可以说是生活在精致、整洁的空间里面,很少体会到己动手制作带来的快乐。这样舒适的环境提供给他们立体造型游戏的机会很少。这种状况的持续,其结果导致了孩子的动手能力、造型感觉的弱化。3. 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泥塑不只是简单的塑,还包含了捏、贴、刻等多种技法。技法的综合运用既开发了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作品也多了视觉美感。
三、主要创新成果:
1. 教学资料成果。在这八年的教学研究中,我们精心选取了动物、人物、民俗(器物)、肥桃文化四大类型,共 60 余个活动素材,根据不同制作技能、造型特点、难易程度等进行了分年龄段、分主题的教学活动,让我们的泥塑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2. 学生活动成效。泥塑活动后,90% 以上的学生都有愿意参与泥塑活动的实际行动,部分家长开始为学生增添泥塑活动的制作材料和参考资料,不仅是依靠学校所学习的内容,还能够适时为学生增添新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不仅能在集体的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还能在分组、区域活动中自由尝试创作,将自己的想法、创意用泥塑作品呈现出来。3. 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1)明确了开展泥塑活动所应具有的策略要点。“教”必须从“学”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学生共同参与泥塑作品的创作,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让每一个学生都乐意参加活动。(2)教师的教育观念获得了进一步的更新。教研组的教师认真学习《纲要》《指南》精神和新时代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我们还组织教研小组教师多次参与讲课,进行教研讨论活动,使理论与实践在这里交锋、融合,产生了巨大的团体凝聚力和影响力。(3)教师的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自我反思、探索和解决实际教学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4. 教师自身成长。所谓“教学相长”老师们在教授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个个显著的成绩。2016 年,李强老师的《泥塑课的教学心得》荣获山东省优秀论文二等奖。2018 年,李强老师的《安临站镇中心小学泥塑社团》获得肥城市中心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2019,李强、李立梅等老师带领学生参加了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省级工作坊展示,本活动荣获一等奖。2021 年 4 月,李强老师带领教研组制作陆房战斗群塑,历时一个月,还原了当年 115 师击败侵略者战斗的场面。2021 年 6 月,李强老师的作品《陆房战役》在泰安市中小学美术教育成果评选活动中,获泰安市中小学美术教育成果优秀作品奖,并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山东省中小学美术教育成果展。8 月,李强、辛培元、滕迎老师编写的校本课程《泥塑》在肥城市荣获一等奖。9 月,李强、李立梅老师在肥城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展示项目《泥塑工作室》荣获一等奖,同时获得泰安市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奖。10 月,李立梅老师在山东省美术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泥塑作品《秋天的印象》大放光彩,获得山东省小学组专业素养三等奖。12 月,李强老师主持的课题《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泥塑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同意结题。同月,孙莉娜老师在肥城市音体美教学视导活动中执教的《快乐陶吧》大获好评。2022 年 7 月,李强老师的作品《陆房战斗》荣获“好客山东”2022 全国桃文化旅游商品评展活动优秀奖。5. 学校整体收获。(1)学校的整体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泥塑教学使学校的艺术教学和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本教学研究把民间艺术活动引入学校教育中,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校积累了艺术领域的丰富经验,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为校本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形成了面向全体、具有特色的泥塑活动。泥塑教学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专题培训、教师观摩、反思交流、泥塑作品展评、艺术节现场制作等活动,也在学校教学视导和大巡视等活动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回顾反思
从学校泥工坊创立以来,我们教研组编写了泥塑校本教材、多篇研究教学随笔、实验观察记录、教学案例、经验论文、调查报告、大量的学生活动及获奖证书。泥塑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其制作技巧比较简单,通过搓、团、压等,让孩子能比较轻松地按照自己的感受去表现创意,增进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把民间泥塑运用到美术课堂,使学生在增加认知的同时,引发对本土文化传承的关注,增进地域特色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五、深远影响
一块小小的泥巴,在学生的手里千变万化,给予学生极其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莫大的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们师生共同成长,在课内外教学中已经创作了大量个性化的作品,并将这些作品陈设在了美术教室、会议室和学校的走廊展示架等处,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泥塑的积极性,丰富了艺术学习情趣,又美化了校园环境,成为我们学校美育的一大特色。另外,泥塑教学作为地方特色,通过不同的媒介对外展示着自己独特的乡土气息。当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农村学校,结合地方特色,把家乡的红胶泥,利用在美术教学中,目前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任重而道远。云泥不殊路,志把泥作云,我们会积极努力的迎接挑战,让家乡的泥巴色彩纷呈,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玩儿泥巴的快乐。同时希望把我们教研组的经验及做法也推广到更多的农村学校,让更多的孩子参与泥塑课程,去体会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发在《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三 ) 书号:ISBN978-7-5140-2839-3 CIP数据(2024)第1033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