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时间:2022-07-14 作者:
《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来源
开展区域活动,对幼儿积极主动获取经验,以及促使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那么,在一线教育活动中,应该如何开展区域活动呢?本课题选择将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有效结合,源于以下三点:
①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教育部近几年颁布的各项文件,在分析与学习其中的教育精神后,发现区域活动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有效结合,能够让区域活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使活动目标更好地完成,而幼儿在活动情境中,其整体性发展更能得以促进。
②目前区域活动在学前教育实施中存在问题。由于教育者对区域活动的价值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这也让该活动在具体实践中出现各种问题。在对收集资料分析后,发现问题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如区域活动目标与只提交与目标难以整合、教育实践者有意识忽视区域活动的开展、教育实践者对区域活动过度利用、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结合过程中存在“面子工程”现象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区域活动价值的发挥受到影响,这也对学前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制约。
③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有效结合,以及其结合策略的改进,符合当前学前教育实践的需要。区域活动并非只针对幼儿某一方面的技能单纯锻炼,而是以班级特有的形式促使幼儿多方面技能的发展。因此,如何在班级中投放幼儿感兴趣的区域活动,对学前教育者而言是一个挑战。教育者需要对此展开多次尝试,在对区域活动开展情况分析后,意识到区域的发展方向与幼儿参与度的重要性。
由此,选择本次课题研究内容,小组成员遵循开拓、发展与创新的原则,并注重生活与幼儿兴趣,由此开展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的结合,在利用各种资源设计常规区域的同时,也结合生活细节开展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期望通过本课题研究,促使幼儿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者的专业成长,助力幼儿园内涵的提升。
1.2 目的
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身体锻炼、自我意识以及情感体验方面能力的成长,为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提供支撑,更对幼儿的和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实施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有效结合,能够让幼儿在系统性的情境中,增强其生活体验的同时获得整体性的发展。基于此,开展本课题研究,具体研究目的如下:
- 对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的活动目标展开探索有,梳理活动的内容、学习材料,并将这些方面有机结合。借由此种方面,创设一个具有整合性的教育空间,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由此助力幼儿在整体性教育空间中的全面发展。
- 在课题研究中,对教师如何将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的有效融合策略展开探索,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班级的具体资源、幼儿自身兴趣、幼儿发展特点等对策略进行设计,由此展开区域活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对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相结合的方案进行优化,使之更为科学有效,通过区域活动的优化,在幼儿园课程中凸显新《纲要》教育理念。
- 在研究中,对班级区域设置、材料投放以及环境创设进一步完善,然后对区域活动内容进行丰富,基于此使得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的有效融合得到调整与加强,由此使得本园特色在区域活动中凸显,进而发展幼儿园内涵。此外,注重幼儿园区域活动二者的结合,丰富其实践经验,并在实践操作中锻炼幼儿感知操作、主动获取以及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通过区域活动的锻炼,帮助幼儿实现他们在语言、科学、艺术、健康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整体性发展。
1.3 意义
1.3.1理论意义
本课题研究围绕着区域活动展开,并与生活化元素相结合,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以及教师指导等方式让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融合,并据此提出一些活动实施策略建议。由此,理论意义上,其一,本课题研究结论能够为幼儿园构建完善的区域活动课程方案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其二,为一线学前教育者开展生活化区域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其三,对本次内容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相关理论研究。
1.3.2现实意义
其一,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通过对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与研究,以文本的形式展示本次区域活动的研究成果,并提出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的融合策略,具有一定实践性。其二,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其融合方式不断思考,并协调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以及社会等不同主体,并对幼儿活动状态进行观察。经过该阶段的研究,对于教师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综合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都产生助力。其三,整个课题研究的依据点是幼儿,最终的活动效果评价标准也是幼儿的活动状态。因此,本课题研究,对幼儿主动获取与巩固相关经验具有实践性意义。
2.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在对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后,发现区域活动教学在国外更多提及的“方案教学”,从该概念的首次提出,到瑞吉欧的成功实践,验证了“方案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此种教育方式的发展演化,也让本国的学者从中汲取成功经验,为我国学前教育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从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看,国内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学前教育区域活动展开系列的研究,虽然角度不同,但都能够体现出区域活动对幼儿整体发展的重要性。这也促使学者认为,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应当尊重幼儿自身的想法,考虑他们的兴趣点,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获取,更加强调幼儿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当然,国内外学者对幼儿的主体地位是逐步关注的,在研究中不断强调幼儿的主动性与个性化发展。开展区域活动,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进游戏中,采取亲自操作与交流交往等方式,从区域活动中获取经验,使得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发挥出来。因此,国内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区域活动的形式对幼儿的发展进行推动。
由此,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的结合,随着《指南》与《纲要》的颁布,也让学前教育者与相关学者对幼儿区域活动更加重视。而通过长期的实践,二者的融合也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课题组选择该领域展开研究,不仅能够对这方面的理论起到丰富,还能够为幼儿园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融合开展的实践提供参考。
3.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3.1研究内容
自本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深入学前教育一线,进入到幼儿园班级内,对其区域活动的开展有效观察。在本次研究中,课题小组成员与学前教育教师共同对幼儿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实施计划,观察日常幼儿在区域活动开展中的表现,并参与班级的教研、反思以及修改计划等工作。基于此,暂时制定出以下研究内容:
①对学前教育者在将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融合过程中,如何制定活动计划,投放活动材料,以及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取相关经验进行描述。在观察过程中,主要聚焦活动组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以及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幼儿与材料、同伴的互动,对环境的利用情况等。在具体实践中,需要观察幼儿活动中对材料的操作与使用情况,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表情、语言以及动作方面的发展变化等。在活动结束后,也需要对观察记录及时整理与分析。通过完善观察记录表、导出活动相关的照片与视频,并对其合并与分类。在对观察材料有效分析后,与幼儿教师以班级研讨和反思的形式展开交流,并分享活动参与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
②通过对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融合策略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展开探讨,并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收获活动效果。此外,还需要对二者融合在实践中有效开展的经验进行总结。在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融合上,可以选择这三种方式。其一,“区域探索”。带领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旨在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主动获取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开展“区域探索”,需要注重环境创设的视线范围以及幼儿的参与情况,并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适宜性与目标性。其二,关注“集体认识”。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中,依据幼儿对区域活动材料的认识,来深化他们对此的印象。该环节活动中,需要教师对幼儿有效引导,让他们将自己的原有经验表达出来,唤起幼儿对此的记忆,将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幼儿获取新经验,从而使得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参与性的目的得到落实。其三,注重“集体区域活动”中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的融合。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能够加深他们对区域活动主题内容的理解。由此,在将二者融合之时,应当重视幼儿的兴趣,以及区域目标设定。如此一来,既可使幼儿的活动愿望得到满足,又能够符合教材中区域目标。当然,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状态,对幼儿呈现的作品以及活动过程中选择的方法分析,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效果,这也为后期对活动的反思与调整提供实证依据。
③注重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反思与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后,提出二者融合开展中应当注意的事项。而在分析之后,需要重视以下几点内容:其一,重视对生活环境的利用,以此开展区域活动实践,并在生活化特色区域上多下功夫,使区域活动的开展更具本园特色。当然,在常规区域中,也需要合理投放材料,以此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比如科学、美术、语言等方面。借由此种方式,使得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得以利用,并有效融合各领域的内容,由此开展生活化特色区域和具有材料多元化的常规区域,对二者的融合展开研究。其二,有意识地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可供区域活动开展的空间、设施以及游戏材料,并注意引导与支持幼儿参与区域活动,让区域活动的园本特色凸显出来。其三,注重利用区域活动来开展班级环境创设活动,从而使得幼儿园特色得到展示。
3.2创新点
与以往的课题相比,本课题研究更具实践性。在对相关资料分析后,以往的研究成果理论性较强,但是有关幼儿园实践中的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的融合所开展的系统性研究较少。以往的研究成果更多参照《幼儿园课程指导》,而在本次研究中,则选取贴近幼儿实际生活,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以探讨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和常规区域活动的融合策略展开。
4.预期达到的目标及水平
①通过对教师在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的融合开展中计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展开讨论,对幼儿的区域活动开展进行反思与调整。如此,让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中,得到整体性的发展。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对各种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对区域活动进行设计,使得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有机结合,以此来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幼儿园的内涵。
③对该课题展开研究,并通过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探讨、学习。研究与实践等方式,寻找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以此关注幼儿的发展与需要,真正落实学前教育的“玩中学”,也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玩起来”,由此提高区域活动水平。
5.拟采取的进度安排
课题准备阶段(2020 年12 月到2021 年2月)
①组建课题小组,并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②召开课题会议,提出初步课题研究计划;
③小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并学习与培训相关理论知识,对幼儿园情况分析,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实施阶段(2021 年3 月到2021 年9 月)
①开展全面实施研究,展开实地调查;
②采取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观察等方式,收集一手资料,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与分析;
③撰写个案报告,同时整理研究记录;
④针对选定研究对象,提出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有效结合的实践对策,并将之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中,调整与完善策略。
课题结题阶段(2021 年9 月到2021 年10月)
①整理与汇总各阶段研究资料,并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综合总结;
②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如论文、案例分析,以及区域环境创设和影像资料等;
③撰写结题报告。
6.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与研究工作开展,在对该阶段情况分析后,发现幼儿园生活化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的融合中确实存在问题,最明显的就是二者的割裂,具体表现如下:
①区域活动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幼儿参与兴趣。幼儿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的割裂,致使教师在集体活动形式上投入更多关注,这也让整个区域活动的开展在形式上更加单一,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也比较少。
②二者融合的区域活动目标不够明确。不少教师会将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作为常规区域活动的延伸,并对此种延伸的效果未作出系统的观察与评价。此种结果的呈现,很大程度源于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引导幼儿在参与活动中获取经验的意识,二者融合的目的性不够强。
③具体实施环节中,缺乏可操作性计划。由于二者的割裂,导致教师在制定二者融合开展环节时缺乏系统性的计划,整个组织活动存在很强的随意性,导致教师对幼儿活动状况无法真实了解,难以达到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
【解决问题的措施】
为了改善当前的不足,也为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课题组将从以下几方面优化:
- 强化幼儿教师队伍质量。对此,幼儿园方面需要展开教师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教育理念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幼儿教育思想。经过一系列园本学习培训活动,让教师能够在学习培训之后,用所学到的理论对课题研究实践加以指导。
- 对生活化特色区域与常规区域不断完善与创设,使之二者融合的区域活动开展更为高效,对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 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对环境优化,将幼儿发展作为主要依据,对生活化特色区域活动与常规区域活动相结合的策略展开探索,并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资源进行收集与利用,促使他们在区域活动中有效学习。
- 强化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进幼儿教育之中,让家长与幼儿园密切联系与配合,使得家长在幼儿发展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如此才能够让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得到保证。
7.主要参考文献
[1]李冬梅. 客家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J]. 求知导刊, 2020(34):2.
[2]陆颖.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应用[J]. 启迪与智慧:中, 2021(2):1.
[3]华丽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美术活动生活化整合的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21(14):2.
[4]顾佳琳.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J]. 2020.
[5]徐国芬.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 2020(18):2.
[6]刘莲. 童真教育下低结构材料在中班区域活动中有效运用的策略研究[J]. 人文之友, 2020.
[7]沈雄鹰. 我的生活我做主——幼儿园生活化区域游戏活动中渗透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J]. 启迪与智慧:下, 2020(9):1.
[8]王艳倩.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应用[J]. 家庭·育儿, 2020.
[9]章淑凤. 论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应用[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16):2.
[10]陈倩, 曹丽, 何茹. 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1233生活化模型的构建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 2021(6):7.
[11]吴建珍.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开发与应用[J]. 新课程研究, 2020(15):2.
[12]沈雄鹰. 我的生活我做主——幼儿园生活化区域游戏活动中渗透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J]. 2020.
[13]杨晓娟, 吴沿贤. 幼儿园户外音乐区中生活化材料的有效利用研究[J]. 教育界, 2021(32):79-80.
[14]叶云. 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生活化与自主化的实现路径[J]. 家庭·育儿, 2020(10):1.
[15]孙瑞华. 让教育走进生活——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生活化教育方略[J]. 学周刊, 202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