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热线:13240331906

立足网络研修  促进教师发展 肖长萍

时间:2021-09-18   作者:

立足网络研修  促进教师发展
建路小学  肖长萍


一、开展网络研修的原因
国家教育部在上海召开“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 王湛副部长在总结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经验时说:“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造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成为课程改革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关键。我作为分管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领导,既是校本研修的主持者,又是研修的参者。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专业的教育网站、学校网站、教师个人网站提供的资源异常丰富,网络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和极好的平台,利用网络学习,无疑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也为我们校本研修的开展提供了的条件。特别是我们学校的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研修》课题在市里立项以来,在这一课题的引领,我们针对当前教研中存在的不足,加强了常规教研网络教研的整合工作,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利用先进的互动交流手段,弥补常规教研的不足,优化校本研修的过程,使教师有更多时空主动参研修,在互动共享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实际效能,从而有效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通过校园网,完善校本研修的流程。
我们开展的网络校本研修活动,目的在以教师个人的经验、教训群体的智慧、资源互助,取长补短,每一个教师既是网络资源的使用者又是网络资源的建设者,力求使研修过程体现“吸收、互助、共享”。所以我们在运作流程上着力使“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三位一体,在共享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达到研修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一)专业引领,跨越时空。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实践性研究活动,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我们聘请市基教科科长、数学教研员李传英,市教科所所长魏耕祥进行专题讲座。同时我们还积极寻找、利用一些优秀的网站,如参人教论坛,加强市、区教育信息中心教师博客的整合,因为在那里有教材、刊物的编辑、教研员,特级教师,也有学科权威,他们或讲授观点,或指点技巧,或提出修改建议或组织相关研讨令我们受益非浅。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网上的“我要学” 视频资源区,从网上载一些名师的课供老师们点击观看、揣摩。通过网络我们实现了教师专家、名师对话交流的愿望,在他们的引领,大家开阔了视野,汲取了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得到较快提高。
(二)同伴互助,共同发展。
就校本研修的内涵和它发挥的作用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活动,唯有教师集体参,才能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为此我们非常注重同伴间的合作互助,大胆探索网络环境的集体备课,首先由单元主备教师将教学设想以及对设想的解读按时上传到校园网“资源共享”专门文件夹,然后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的教学设想在网上展开讨论,主备教师可以随时吸纳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撰写课时计划,其他教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班级实际进行修改,成为自己的教学方案。完成教学后,记录反思,进一步完善备课方案,再进行资源共享。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的集体备课,使教师的脑力资源得到共享,教学差异得到互补。而对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则以主题帖的形式挂到校园网上的“集思广益”接受同伴的帮助,如我们发了“怎样的课算一堂好课?”“复习课到底该怎么上?”等主题帖,老师们有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有的到网上查找相关理论,有的从课例中节选一个片段加以说明等,不管哪种方式都给受困者以启迪,也让所有参研讨的老师通过对各种信息的融合,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灵感。
(三)个体反思,促进成长。
课程实施以来,“反思”这一词就一直伴随着我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可以说我们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了专业成长。而这其中网络教研的开展为我们个体反思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平常我们每个教师会在每一个单元中选择一课独立设计的教案或教学实录,附上教学札记,以教育叙事、教学日记、教学案例的形式发布到校园网或周村信息中心教师博客上。有外出培训、学习机会的老师会把学习的收获及时总结,以文本的形式发布到校园网上的“学习交流区”。 这样除了能让自己领悟更深之外,还能让其他老师及时了解,从中受益。当然除了以文本形式呈现的反思之外,事实上在我们专家引领的过程中有个体的反思,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自己的反思,可以说个体反思贯穿于我们我们校本研修的每个环节,所以我们的校本研修过程就是一个“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有机融合的过程。面我就以一个课例来说明我们在校园网的互动式校本研修模式。以本学期五年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为例:
教案发布  首先我们根据本学期的研究主题确定研究内容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由上课教师老师事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我们的数学教研室。
同伴互助  我们五年级的老师对教案提出各自的看法,以回帖的形式反馈给许老师。

自我反思  许老师见到回帖后,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建议进行反思,并组员进行反复的交流,直到确定教学方案。

第一次实践  大家听许老师的试教课,并请我们学校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参加,争取他们的专业引领。
课后分析    根据实践再次审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回帖,在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再次修改设计方案,调整教学策略。
第二次实践  由闫老师跟进实践,再次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同组教师参第二次实践
资源共享    第二次实践后老师们再根据两次教学情况进行对比、反思,以文本形式回帖,然后由我们执教的老师整理,将课件、教案上传“资源共享区”。让精心设计的教案资源发挥长效功能,以便在今后各自的教学实践中借鉴、融合、创
这就是我们校园网的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通过同一年级的老师共磨一课开展深入的研究,使每个组员在这种“一课多磨,连环跟进”的氛围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共赢。
三、实践后的思考展望。
实践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网络教研不能替代常规教研,但它有着常规教研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常规教研有益的补充。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打破了时空的局限,给教研过程注入了的活力,每一次的网上留言,学科焦点话题的选择,前沿学术文献的推荐,观点的讨论争鸣,这每一点、每一处都是教师成长的一块块基石。同时,它把往日一说而过的内容保留了来,向我们呈现了互动研修的整个过程,提供了一个无限创造发展的空间,在“资源共享区”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资源发挥了长效功能,能让更多教师得益,在今后各自的教学中实践中借鉴、融合、创变,乃至超越。让我们在成功失败中品尝,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网络现实的有机结合,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起教师间一种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交流环境,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格局。大家的思想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能力在这里提升。教师每时每刻每处都能充分领略开放、民主、互动、协作、支持所带来的成长喜悦。
当然,我们的网络教研还很年轻,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困惑,比如网上交流虽然方便但是有些思想用文字表述比较困难,如何处理网上交流面对面交流的矛盾?如何从校内走向校外,将其他学校一些优秀资源引入我们学校……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实践的脚步永不停留,让我们一起绘制校园网落环境建设的蓝图,展现互动式校本研修的风采。

发表在2011年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国际刊号:ISSN1000-7296  国内刊号:CN22-1086/Z 邮发代号:12-93   国外代号:SM938